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51篇
  免费   6552篇
  国内免费   4259篇
耳鼻咽喉   928篇
儿科学   1028篇
妇产科学   719篇
基础医学   5696篇
口腔科学   1684篇
临床医学   17917篇
内科学   10805篇
皮肤病学   1668篇
神经病学   2897篇
特种医学   52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7篇
外科学   9286篇
综合类   38053篇
预防医学   13642篇
眼科学   1345篇
药学   14219篇
  110篇
中国医学   15365篇
肿瘤学   3510篇
  2024年   445篇
  2023年   1767篇
  2022年   2001篇
  2021年   1868篇
  2020年   2447篇
  2019年   2656篇
  2018年   2703篇
  2017年   1650篇
  2016年   2214篇
  2015年   2321篇
  2014年   6803篇
  2013年   5092篇
  2012年   5657篇
  2011年   6318篇
  2010年   5854篇
  2009年   5924篇
  2008年   5764篇
  2007年   6084篇
  2006年   6181篇
  2005年   6352篇
  2004年   5511篇
  2003年   5104篇
  2002年   4375篇
  2001年   4249篇
  2000年   4629篇
  1999年   4512篇
  1998年   4068篇
  1997年   4203篇
  1996年   4224篇
  1995年   3654篇
  1994年   3285篇
  1993年   2491篇
  1992年   2398篇
  1991年   2076篇
  1990年   1716篇
  1989年   1565篇
  1988年   924篇
  1987年   771篇
  1986年   710篇
  1985年   631篇
  1984年   562篇
  1983年   460篇
  1982年   466篇
  1981年   367篇
  1980年   252篇
  1979年   180篇
  1978年   122篇
  1977年   70篇
  1965年   76篇
  1964年   6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究目标教学运用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及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到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48名女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护生行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行目标教学护理带教,对比两组护生出科综合成绩和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科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3.732、6.862、6.715,P<0.05),且带教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5.400,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运用目标教学法可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护士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带教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测量心肌梗死兔心室短轴切面各室壁节段的应变参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开胸并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断血流以构建动物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0min、6h、1周各时段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实验兔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应用QLAB软件测量实验兔左室圆周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观察超声心动图诊断指标变化,取出心脏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心梗兔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共发现梗死节段63个,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共发现异常节段53个,符合率为84.1%(53/63);建模后6h室间隔运动幅度、EF、FS开始减低,且随时间的延长测值逐渐下降;建模后30min心梗兔左室前壁、前间隔径向应变值减低;建模后6h前壁、前间隔圆周应变值减低,与径向应变相比,其测值变化晚于径向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定量评价心脏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消除传统超声心动图仅能评价心脏整体室壁运动及心功能变化的缺点,二者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以原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模型,以1‰ 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干预作为对照。应用WST-1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莱菔硫烷(5~100μmol/L)对原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小管形成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分析莱菔硫烷干预(10μmol/L)对原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管腔生成、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Mito-Tracker Green FM染料标记线粒体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观察莱菔硫烷(10μmol/L)干预后线粒体形态学改变,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动态相关蛋白包括线粒体融合蛋白1/2、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5μmol/L莱菔硫烷干预24h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而 ≥ 10μmol/L 莱菔硫烷干预则抑制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活性,10、20、40、80、100μmol/L干预组抑制率分别为(17.82±5.80)%(P=0.009)、(35.33±6.26)%(P<0.001)、(65.29±4.26)%(P<0.001)、(66.82±3.94)%(P<0.001)及(68.05±2.54)%(P<0.001),IC50为38.15μmol/L。为避免过高干预剂量所致严重毒性效应,我们将选取10μmol/L作为主要干预剂量。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莱菔硫烷干预显著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其中迁移能力降低了(42.98±9.21)%(P=0.018),而管腔样结构形成能力,包括管腔数量、节点数和管腔总长度则分别降低了(83.94±18.36)%(P=0.011)、(59.22±25.60)%(P=0.021)及(50.49±23.44)%(P=0.025)。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被莱菔硫烷抑制同时,伴有线粒体动态紊乱、线粒体裂变的发生。相对于对照组而言,10μmol/L 莱菔硫烷干预组线粒体网络数、纵横比显著减少(27.39±22.46)%(P=0.006)、(11.37±8.26)%(P<0.001),而圆度显著增加(11.97±12.07)%(P<0.001)。与此相对应的是,10μmol/L莱菔硫烷干预显著上调促裂变蛋白而抑制促融合蛋白表达,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相当于对照组的(1.71±0.039)倍(P<0.001),而线粒体融合蛋白1/2表达则分别相当于对照组的(59.30+1.50)%(P=0.006)和(74.75±11.84)%(P=0.031)。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则相当于对照组的(65.66±9.49)%(P=0.003)。结论 莱菔硫烷具有抑制血管生成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裂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是小G蛋白Rho家族的核心成员,在与GTP结合/活化状态和与GDP结合/失活状态之间循环切换,在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中,发挥开关作用,调控细胞的微丝骨架结构,与细胞的生长、迁移和黏附等重要生物学行为事件关系密切。已有研究发现,CDC42在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明显上调表达,与肿瘤细胞的恶性演进密切相关,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围绕着CDC42在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侵袭迁移,以及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是肿瘤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对此本文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百草枯(PQ)中毒可致机体多脏器功能受损,其中最主要的受损靶器官是肺,其毒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迄今为止,仍缺乏特效解毒药,临床上主要以综合措施治疗为主。文章对PQ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浙江省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特征,为制定罕见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浙江省10家三级甲等(三甲)医院罕见病住院病例资料和各年度住院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罕见病病例共24 388例,占住院总例数的2.69‰(24 388/9 054 201),病例数居前3位的疾病类型依次为"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占32.81%,8 001/24 388)、"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占24.87%,6 065/24 388)和"神经系统疾病"(占19.01%,4 635/24 388);2007-2017年罕见病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幅19.69%,而罕见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例数比例仅在2016-2017年明显上升,各类型罕见病时间分布呈不同特征;罕见病的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1.35:1(13 990/10 398),男女性别比最高的3类疾病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4.45:1,1 180/26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51:1,281/80)和"神经系统疾病"(2.26:1,3 213/1 422);各年龄段罕见病类型、各类型罕见病年龄分布均呈不同特征;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占全部罕见病例数的53.55%(13 060/24 388),其中前3位疾病分别为成人粒细胞缺乏症(14.41%,3 515/24 388)、皮质基底核退化症(7.60%,1 854/24 388)和亨诺克-舍恩莱因紫癜(6.01%,1 466/24 388)。结论 本研究分析的浙江省2007-2017年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的特征资料,是推动我国罕见病的研究、监测或登记数据库构建、制定防控策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主要依靠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上的α7nAchR相结合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组织损伤。α7nAchR是胆碱能递质的主要受体,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有明确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针刺抗炎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该文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概述、α7nAchR结构及功能、α7nAchR的分布、α7nAchR在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作用、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制等方面对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探究针刺抗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